分类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金融趋势分析

2022金融大趨勢 三大面向分析金融業面對ESG新挑戰 2022金融大趨勢 三大面向分析金融業面對ESG新挑戰 2022金融大趨勢 三大面向分析金融業面對ESG新挑戰

KPMG安侯建業金融服務產業暨保險業主持會計師李逢暉表示,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其中涵蓋了169項細項目標、230項指標。對於不同產業而言,各個目標及議題對於各產業發展差異甚大。李逢暉進一步說明,以台灣的金融業來說,金管會發布「本國銀行、保險氣候風險財務揭露指引」,期待提升本國銀行、保險ESG資訊揭露品質及透明度,並驅動銀行、保險業審視自身因應氣候變遷之風險與能力,增進營運韌性,而金融機構本身需先思考自身對於永續金融的策略方向,究竟是要避免造成環境汙染及降低社會衝擊風險,排除重大爭議為優先;抑或希望發掘並掌握先機,發展出更具永續韌性的產品及服務為主。

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表示,永續金融有助於管理風險與機會開發,各國銀行察覺永續金融的發展性,也因此紛紛推出各式符合理念的產品。林泉興指出,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調查,2021年全球的永續債券發行量為1兆643千億元,相較於2020年的7,627千億元,成長了115.5%。而《2021台灣永續投資調查》也指出,2021年全台永續投資資產總額約新台幣17.6兆元,較去年調查統計的13.9兆元,成長26%。其中熱門投資主題涵蓋再生能源、循環經濟等,許多基金也皆以特定主題包裝,唯目前永續主題產品琳瑯滿目,國際也為此正在討論、訂定一致性的定義及管理指標。

KPMG安侯建業金融服務產業協同主持人暨安侯企管執行副總經理陳世雄表示,面對TCFD導入首要面對的是狀態盤點,即根據指標針對風險的機會基挑戰進行評估,其中氣候風險情境分析與壓力測試可對風險結果進行前瞻性的預測,同時也可綜合評估源自氣候經濟模型的總體經濟和金融因子的影響。陳世雄指出,金融業的氣候變遷資訊需求者可分別從策略、治理、指標與目標、風險管理四大面向來瞭解企業針對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的管理狀態,並評估不同氣候風險與機會對公司造成的潛在財務影響,進一步推算「投融風險」、掌握「投融機會」。

KPMG安侯企管執行副總經理朱成光在研討會中表示,不只是利害關係人的負面評價或評論會導致聲譽及品牌陷入困境,其中勞動力市場的不確定性、網絡安全漏洞、價格波動和原材料供應波動等因素,都會為企業帶來風險。朱成光建議,企業應該用階段性的方式完成風險優化管理,其中初期應該盤點及檢視風險治理與管理組織架構、執掌與政策文件及運作方式;辨識集團內的重大風險項目並設定管控措施來辨識與評估風險,再來針對特性項目快速改善。另外,以數位化的風險管理如建置完整企業風險管理(ERM)框架,除了可持續監督風險,也可協助治理階層及高階管理階層掌握集團風險動態發展,及時因應以保障經營成果,並達企業永續經營目標。

金融趋势分析

摘要: 股票市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市场,股民的情绪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之一.提出一种基于ConvLstm(convolu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的股票情感分析价格预测的深度学习模型SCONV(semantic convolutional).该模型通过爬取股民评价,使用LSTM(long short term 金融趋势分析 memory)模型并通过word2vec,进行情感分析,提取情感向量,并得出每一日的情感权重.随后将每日股价分别与对应前1日、前3日均值、前一周均值的情感权重与股票价格一起放入ConvLstm中进行训练,再使用叠加的一层LSTM来增加准确率,并在ConvLstm与增加的LSTM之间增加dropout层,来避免过拟合.实验数据采用了3年左右阿里巴巴(BABA.us)、1.5年左右平安银行(000001.sh)、5个月左右格力电器(000651.sz),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一些传统模型,SCONV在较小的样本集上依旧可以更好地预测股票价格的走势.

中图分类号:

林培光, 周佳倩, 温玉莲. SCONV:一种基于情感分析的金融市场趋势预测方法[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20, 57(8): 1769-1778.

Lin Peiguang, Zhou Jiaqian, Wen Yulian. SCONV: A Financial Market Trend Forecast Method Based on Emotional Analysis[J]. 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0, 57(8): 1769-1778.

见微知著 金融数字化转型六大趋势

chen kun te

开拓内部场景阶段:随着数字经济的初步发展,金融行业应用开始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架构,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开始重新设计客户旅程体验,聚焦于内部场景的数字化,这一阶段的主要转型动作包括:通过自动化工具提升内部服务流程的效率;对应用进行微服务化改造,重构客户旅程,嵌入中后台的风险与合规操作;利用大数据持续优化客户体验;利用多样化的服务吸引客户,获取流量,例如讨论社区、低费率、游戏化等;开始尝试使用云计算等新兴技术。

扩展外部场景阶段: 移动支付开始普及,数字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客户交互入口逐步转移到移动端,金融行业开始扩展外部场景,通过超级应用提供随侍在侧的一站式的生活服务,在这一阶段主要的转型动作有:基于移动支付拓展情景化生活服务,引入越来越多的商户到APP;积极对接第三方服务平台,扩大服务的覆盖面,获取更多的客户流量;对应用接口进行改造,构建RESTFul API平台(也称为REST API,遵循 REST 架构规范的应用编程接口API 或 Web API)。

数字化经营阶段:在数字经济发展进程较快的市场区域,客户行为彻底转变,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金融行业需要聚焦于数字化经营,主要转型动作可以是:利用直播、AI语音机器人等数字化手段获客、活客、引流导客、留客;广泛地应用大数据平台与AI算法;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运营平台,赋能总行客群管理部门、分行区域中心、每个网点、甚至每一位客户经理;建设以数字化运营为中心的组织,组建端到端的场景开拓团队、场景运营团队,形成连接线上与线下网点的全数字化经营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阶段:伴随数字经济的高度发展,互联网巨头、支付平台、电商平台对客户流量入口的争夺加剧,为了避免在竞争中被边缘化,金融行业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在监管合规的前提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在这一阶段,金融行业的转型动作会进一步的多元化,例如:将金融服务嵌入场景,基于移动端构建打通B端、C端,打破传统部门边界的金融服务平台;基于数字化经营的能力,持续寻找新的变现方式,例如5G、产业金融、物联网、数字货币等;利用平台优势,发展财富管理业务,轻资产运营,降低经济周期影响。

金融趋势分析

民营银行小微业务模式分析

引入大数据风控模型。大数据风控模式是民营银行缓解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手段,包括贷前的反欺诈模型和人脸识别,核心授信环节的多维风控模型与规则,再到贷后环节的高频检测与预自动处理,以及多元化的催收策略和人工智能催收等。在数据来源方面,主要依据征信、司法、电力、工商、社保以及其他大量的替代数据。

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切入。产业互联网平台上有大量的交易数据沉淀,是供应链金融的天然数据来源与强关联场景。目前各产业互联网平台种类繁多,包括多家综合类平台和大量的垂直行业平台。通过与产业互联网平台合作,民营银行可以按行业、地域等维度进行分类,从而细分自身的服务客群,形成独特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体系。

开发税务和发票为核心的纯信用产品。以税务和发票为核心的纯信用产品,最大的特点是无特定场景、贷款用途灵活、产品方便快捷、用户体验好。税务与发票数据属于强关联性的信贷数据,利用纳税额、开票额以及相应的频率、类型等要素进行分类与信用评分,也是构建风险控制模型的有效途径。此类产品往往是机构之间在数据、渠道与联合建模等多方面合作的成果。

通过账户服务与交易平台化切入。针对小微企业存在信息孤岛、没有合规的账本和报表失真等问题,民营银行可以通过账户服务切入小微业务,利用账户服务积累交易数据,再结合税务信息等为小微企业进行授信,同时可以整合支付、资产管理、咨询等产品为小微企业打造账户类综合服务体系。但这对综合服务的能力要求较高。民营银行还可以通过交易平台化的策略切入小微业务。针对较为标准化的票据贴现业务,可以通过票据贴现平台获得小微企业的信用数据。微众银行、众邦银行、苏宁银行和富民银行等多家民营银行均有较为标准化的票据贴现业务。

民营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挑战

民营银行小微业务趋势分析

小微金融与绿色金融相结合。绿色金融、碳中和战略是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密切关注的热点领域。监管机构目前已有多项政策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如将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纳入央行贷款便利的合格抵押品范围。此外,监管机构还表示将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将小微金融与绿色金融产业进行结合,非常符合监管鼓励的发展方向,也符合民营银行自身的定位和需求。

聚焦科创新型企业。民营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另一个趋势就是聚焦科创企业,目标客群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初创企业等。这类新型的科创企业往往缺少固定资产等传统的抵押品,很难获得传统信贷金融服务。科创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知识产权、发明专利以及高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金融产品。民营银行可以通过政府数据、工商数据、股东信息、知识产权与大量的另类或替代数据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信贷服务。此外,由于此类企业处于初始或成长阶段,往往没有完善的账户管理与财务管理,民营银行在提供信贷服务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账户、资金管理等服务,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初创企业一般很难得到间接融资的支持,更多地是通过天使投资、VC等途径得到资金支持。因此,民营银行支持科创企业具有典型的普惠金融属性,使得被传统金融排斥在外的群体获得适当的金融服务。

打造小微金融生态。打造小微金融的生态也成为部分民营银行的战略目标。这是基于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基础上提出的行业更深层次的发展方向,即在提供多元化服务的同时,提供有“温度”的综合增值服务,与客户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将传统的银行对外提供服务这种单向模式转化为有效的双向模式,利用客户的反馈与感受,深度剖析客户的各种内在需求,开发出适合客户的定制化服务,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此外,在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大环境下,金融机构运营能力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大运营的概念下,如何能够调动产品设计、风险管理、金融科技等自身能力,打造注重客户体验的金融产品,将产品营销与智能运营有效结合起来,成为民营银行继续探索与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