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曾经提出一个叫做《设备民主》的白皮书,里面提出:到 2050 年,全世界至少有 1 千亿设备会被连入物联网。
区块链是如何运作的?
现在在科技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币圈一天,人间一年”,这句话调侃数字货币市场的大起大落,也将引新兴的“区块链”技术带入到我们大众的眼帘。
一、什么是区块链?
(1)从产品角度出发
(2)从技术角度出发
二、区块链的运作原理
- 数据层:封装了底层数据区块,以及相关的数据加密和时间戳等基础数据和基本算法;
- 网络层:则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等;
- 共识层:封装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算法;
- 激励层:将经济因素集成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来,主要包括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等; 区块链是如何运作的?
- 合约层:主要封装各类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特性的基础;
- 应用层: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所有的二次开发应用都基于这一层面的,就类似于众多的APP基于IOS和安卓底层操作系统一样。
1. 分布式账本——不可篡改性、去中心化
2. 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匿名性、安全性
3. 共识机制——开放性、自治性
4. 智能合约——不可逆性、强制性
三、区块链为什么会出现?
2008年由中本聪第一次提出了区块链的概念,他创造第一个区块,即:“创世区块”。
创世区块 – 原始区块链 ,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它包含一张被称为区块的列表,有着持续增长并且排列整齐的记录。每个区块都包含一个时间戳和一个与前一区块的链接:设计区块链使得数据不可篡改 ———一旦记录下来,在一个区块中的数据将不可逆。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
巨大价值:区块链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的转移
为什么说区块链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
四、目前它还有哪些问题?三元悖论
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提出区块链技术“不可能三角”,是三个因素:
也就是一个区块链的系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在这三个方面同时取得优化、最佳,它必须以牺牲其中若干个因素去换取在另外一个领域上的提升。也因此产生了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也即“三元悖论”。
1.追求“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则无法达到“可扩展性”
比特币区块链技术便是一种极致追求“去中心化”和“安全”的技术组合。
1)从数据结构上,它采用拥有时间戳的“区块+链”的结构,在可追溯、防篡改上具备安全优势,也易于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同步。
2)在数据存储上,它的每一个节点都下载和存储所有数据包,利用强冗余性获得强容错、强纠错能力,使得网络可以民主自治,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校验成本和存储空间损耗。
3)在并发处理上,比特币区块链技术最终只允许一个 “矿工”获得记账权建立一个交易区块,这种机制可以有效保证一个民主网络运行的安全和稳健,但其实质上是拥有所有数据的整个“链条”在进行串行的“写”操作。
4)在对内容的验证上,比特币区块链让每个节点都拥有所有的内容,同时对区块内的所有内容进行哈希,这增强了:民主性、隐私性、安全性。但是这种整体哈希的设计思路则意味着,不能以地址引用的方式存储数据,否则由于所引用地址上所存储的信息由于并未进行哈希校验而可能存在篡改。
2.追求“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则无法完全 实现“去中心化”
从“共识机制”角度看:为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解决比特币区块链技术所采用的工作量证明方式的低效性,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股份授权证明(Dele⁃ gate Proof of Stake)等机制被采用。
但是无论是基于网络权益代表的权益证明,还是利用101 位受委托人通过投票实现的股份授权证明,实际上都是对“去中心化”的退让,形成了部分中心化。
联盟链技术只允许预设的节点进行记账,加入的节点都需要申请和身份验证,这种区块链技术实质上是——在确保安全和效率的基础上进行的“部分去中心化”或“多中心化”的妥协。
而私有链技术的区块建立则掌握在一个实体手中,且区块的读取权限可以选择性开放,它为了安全和效率已经完全演化成为一种“中心化”的技术。
3.追求“可扩展性”和“去中心化”则必须 牺牲“安全性”
为了提高效率,P2P 视频播放软件的设计使得一个节点在下载观看视频文件的同时,也不断将数据传输给别人,每个节点不仅是下载者同时也是传输者,使资源的分享形成不再依赖于中央服务器的“去中心化”模式。
同时,由于视频一秒有24 帧,少量图片的局部数据损坏并不影响太多的视觉感官,但是用于数据校验而出现的图像延迟则是不可接受的。于是 P2P 视频播放软件牺牲了“安全”性,允许传输的数据出现少量错误。
总之,从当前的技术条件来看尚无法实现“高效低能”、“去中心化”和“安全”三者皆得的区块链技术。但是若对其一个或若干个要求进行妥协,所产生的新技术 集合由于更符合实际需求,有可能它对实际应用的吸引 力反而增强。
五、未来可能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现今的商业成本是很高的。
- 复式记帐法——传统的复式记帐法变成了分布式账本;
- 有限制度公司——有限公司制度变成了 DAO 分布式自治组织;
- 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变成了智能合约。
1. 物联网,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应用方向
IBM 曾经提出一个叫做《设备民主》的白皮书,里面提出:到 2050 年,全世界至少有 1 千亿设备会被连入物联网。
因此 IBM 的结论是:区块链是目前我们想到的管理物联网的最好方案,依靠安全可靠的分布式系统来做底层的物联网管理。
2. 去中心化的交易系统,最近至少在行业内是被追逐的一个目标
比如:Borderless,它提供一个具有极高性能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能够提供一切你所希望在一个交易平台上应该具有的功能。不仅订单的执行在你提交的瞬间就能够完成了,并且还能提供抵押债券让你能够使用杠杆和提供利息,期权合约能够让你对冲你的仓位。
- 无论是MFGlobal,Mt.Gox,或者是BitStamp,让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让第三方保管你的钱会发生什么?
- 无论它们规模有多么庞大,有多少审计、监管机构或是保险公司,那些全球中心化的银行和交易所,还是每天都充斥着各种欺诈、滥用职权或者盗窃行为。
3. 去中心化存储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方向
传统的网络下,访问网络或服务器文件都离不开 HTTP 协议。
现在有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式技术叫做 :IPFS (星际文件系统:Inter Planetary File System),这个概念非常棒,未来有可能会取代传统的 HTTP 协议。IPFS 将文件碎片化存储在距离用户最近的计算机或服务器中,这样加载速度就会大幅提升。
区块链到底是如何运作的?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区块链是如何运作的?
BAirbnb VS Airbnb
所有者通过智能合约可以更容易地管理押金,一些人会使用托管交易账号以逐步支付款项(每晚、 每星期、 每小时等),或在彼此的同意下将款项全部支付完毕。若出现了涉及智能合约的纠纷,各方可以申请仲裁。
上一篇
下一篇
252
291
278
265
265
252
265
278
265
382
小张
区块链是如何运作的?
当用户进行任何类型的交易或更改时,他们都会向整个网络发送消息,节点正在监听这些消息。让我们使用一个虚构的加密货币,完全随机地命名为 MitchellCoin。如果我想向某人发送 5 个 MitchellCoin,我会将其广播出去。
当节点看到消息时,他们会对其进行一些检查,他们会检查以确保它是由我进行数字签名的消息没有被篡改,以确认冒充者没有花我的钱。实际签名的制作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但最终结果是一条可验证由特定人发送的消息,几乎不可能伪造(与真实签名不同)。这可以防止不道德的人错误地声称其他人向他们发送了 MitchellCoin。节点还将检查以确保交易有效(例如,通过检查我实际上有五个 MitchellCoins 可以花费,或者向区块链添加一批生菜的人是否被授权这样做),但交易不会立即完成,他们必须等待下一个区块被添加到链中,这个时间段可能因区块链而异。在一个区块被创建并成为区块链的一部分之后,其中包含的所有交易也将成为区块链的一部分,竞争创建该区块的过程称为“挖矿”。
自 1950 年代和 60 年代以来,散列是一种加密技术,对各种计算都必不可少,区块链使用它来防止篡改。在区块链中,散列基本上充当唯一标签,防止某人更改块中的数据,甚至交换假块。
上一篇
下一篇
252
291
278
265
265
252
265
278
265
382
小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