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閘門後面, 每種玩具永遠只有一個。 任何人想玩, 隨時都可以生一個複製品給你。
這裡沒有人搶玩具。 這裡是 玩具烏托邦。」
* * * *
貴哥在這裡分享自由軟體跟免費雲端工具的知識與技術, 目的是希望打破 「品牌忠誠肥羊」 們的迷思、 要「讓數位高牆倒下」 (請搜尋)。
John J. Murphy 【約翰•墨菲】
視覺分析投資者面臨的最嚴苛挑戰,就是決定哪些市況條件下應該採用哪一種類型的技術指標。市場如果呈現明確的趨勢,移動平均展現的功能可能勝過絕大多數其他技術指標。反之,市場如果呈現橫向區間走勢,擺盪指標的效果通常遠勝過移動平均。幸運的是,有一種技術指標兼具順勢系統與擺盪指標的性質。這種指標利用移動平均創造順勢訊號,同時又有助於判斷趨勢是否進入超買或超賣狀態。另外,這種指標也有助於辨識背離現象,也就是擺盪指標最顯著的功能之一。我們先說明這種指標的基本運用方式,然後再提出更好的使用方法。我們所談論的,是移動平均收斂發散指標(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divergence indicator),簡稱MACD。
MACD 的結構
這個由吉拉德 · 愛波爾(Gerald Appel)發明的指標,以三條移動平均線構成,儘管只在走勢圖上顯示其中的兩條:MACD線與訊號線。第一條線稱為MACD線,是兩條指數平滑移動平均(EMA)的差值;電腦程式取較短期均線(通常採用 12 期)的數值減掉較長期均線(通常採用 26 期)的數值,然後畫成MACD線。訊號線(signal line)則是MACD線的移動平均,通常採用9期的數值。結果得到的是走勢圖上的兩條線—較快速的MACD線,以及較慢速的訊號線(請參考圖 6.1)。有些分析者偏好採用前述的參數組合計算買進訊號,但運用另一個不同的參數組合計算賣出訊號,如同愛波爾當初提出的建議。問題在於,你需要運用兩組不同的參數計算四條曲線。或許是為了簡化分析工作,不論計算買進或賣出訊號,甚至不論是日線、週線或月線圖,大多數分析者一律採用前文的預設參數值(9、12 與 26)。
MACD 作為順勢指標
MACD作為擺盪指標
MACD的背離現象
前一章已討論如何觀察擺盪指標呈現的背離現象。這種技巧也適用於MACD指標。你將發現,當市場處於上升趨勢,而MACD向上穿越零線後已經延伸了一大段,往往就會開始呈現與價格行為之間的背離;換言之,價格繼續創新高,但MACD無法創對應的新高。這代表上升趨勢逐漸喪失動能的徵兆;如果這時候發生賣出訊號,往往非常值得參考(請參考圖 6.3)。底部的情況則剛好相反,價格下降趨勢過度延伸並持續創新低價,但MACD在遠離零線位置後形成雙重底或稍微向上傾斜的底部;如果這時候發生MACD交叉的買進訊號,就代表趨勢向上反轉的警訊。同樣的,週線訊號的可靠性高於日線訊號(請參考圖 6.4)。
玩具烏托邦
大人問小孩: 「全世界的玩具隨便你挑? 這怎麼可能? 如果我要的玩具只有一個, 正好又被別人借走了呢?」
「玩具閘門後面, 每種玩具永遠只有一個。 任何人想玩, 三條線告訴你何時該買 隨時都可以生一個複製品給你。
這裡沒有人搶玩具。 這裡是 玩具烏托邦。」
* * * *
貴哥在這裡分享自由軟體跟免費雲端工具的知識與技術, 目的是希望打破 「品牌忠誠肥羊」 們的迷思、 要「讓數位高牆倒下」 (請搜尋)。
(還有其他雜七雜八不想放到 「資訊人權貴ㄓ疑」 的筆記跟感言)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逢低買進, 越跌越買? 請先確認不是「空頭排列」
貴哥今年才開始認真學股票, 學了一點點 粗淺的財報常識, 甚至寫了不專業的撈股程式及 撈股試算表 來自嗨嗨(害?)人。 至於 K 線/技術分析, 雖然爬了很多文 (中英文!) 但都不得要領。 最近終於領悟到一件超級重要的事, 分享給其他跟我一樣技術分析能力趨近於零的股友們: 如果你這一輩子只打算花半小時研究 K 線, 那就以搞懂這句話為目標就好: 空頭排列時嚴禁下買單! 股海老手看到這句話應該會很訝異: 這不是最簡單的常識嗎? 是的; 但對我們這些股票麻瓜而言, 當這句話跟其他複雜的狀況與規則混雜在一起時, 早就一頭霧水眼花撩亂霧煞煞、 完全失焦找不到重點了。 所以我就是要針對這句話寫一整篇文章、 加深印象, 讓小格的讀者們別再重蹈我的覆轍。
很多條移動平均線可能會產生各種複雜交錯的排列狀況。 其中 「多頭排列」 跟 「空頭排列」 是最容易理解的幼稚園程度兩種線型。 本篇不打算解釋何謂空頭排列。 如果你已懂移動平均線的定義, 那麼搜尋一下, 爬個文, 十分鐘就能理解這兩個詞。 也可圖片搜尋 「moving averages uptrend (downtrend)」。 K 線圖就已經很明顯地告訴你: 接下來這檔股票還要再跌一陣子, 現在當然不要買。 至少要等到幾條移動平均線開始交叉、 線型開始變複雜、 變得看不懂時, 才可以 開始考慮 「逢低買進, 越跌越買」。 至於何時真的可以出手, 那就不是我的幼稚園大班程度所能回答的了。
一、 如果可以傳十字簡訊給三個月前的自己.
幾個月前程式寫好之後, 用財報撈到幾檔今年財報不錯但價格偏低的好股, 完全不管 K 線的長相, 就放心大膽買下去。 買了之後繼續跌, 就繼續加碼, 現金用完之後, 它又變得更加便宜. 可是現在回頭看, 當時的線型早就已經是很明顯的空頭排列了, 為什麼我報明牌時, 三條線告訴你何時該買 身旁的親友竟然沒人勸阻我, 還傻傻地跟我一起買啊!? 我開始相信人口當中絕大多數投資人真的跟我一樣連這句幼稚園程度的準則都不知道。 空頭排列時嚴禁下買單!
二、 融券放空
雖然現在台股大跌, 我因為太早幾個月開始買股票而慘賠, 但我還是很慶幸前一陣子先認真地做好各種買股準備, 包含開設證券信用戶。 有了證券信用戶, 才能進行融資/融券交易。 危險的融資交易我沒興趣; 主要是想了解融券交易: 手中沒有某檔股票, 三條線告訴你何時該買 先借來賣, 等它跌很低時再買回來還。 兩者是很不一樣的工具: 融資是省力用的槓桿; 融券是先賣後買用的時光機。
兩個星期前老婆買了一檔我報的 「今年很賺股」, 結果買了之後就一直跌。 現在領悟十字箴言之後再回頭看, 果然那檔股票正位於空頭排列。 一方面為了賠罪, 另一方面為了練習, 就代老婆下單賣了三倍的融券, 果然就開始越跌越賺。 結論是: 明顯的空頭排列時不僅嚴禁下買單, 而且根本就是融券放空穩賺不賠 [個屁] 的大好時機啊! [11/1 補: 但是! 萬一如果像我一樣倒楣正好挑在觸底反彈前一兩天放空~~ 那就賠不完了~~ 嗚~~] 換個角度看, 如果你在明顯空頭排列時下買單, 就是擺明了要把你的錢送給別人。
但是這麼做有點不太道德的感覺, 好像在唱衰人家的公司 -- 而且還是用財報撈出來、 明明就是我自己看好的公司。 更覺得自己根本就變成了邪惡外資打壓優質台股的 minion, 有一種落井下石的罪惡感, 不舒服啊~~ 好吧, 第一次實驗是為了學習, 就原諒自己; 但以後還是盡量避免股海老牛所說的 「放空七大罪」 吧。
三、 先跳車, 稍晚再上車
然後我開始想: 咦, 那老婆手裡還握著那張股票幹嘛? 不是在扯我後腿嗎? 不論何時你突然大夢初醒發現自己手裡的股票是明顯的 「空頭排列」, 最理性的做法, 當然就是先跳車再說。 不管是什麼性質的好股、 不論當初你用多高或多低的價格買的, 如果很確定 (千萬別像我一樣沒確認就賣掉!) 接下來好一段時間它會持續跌, 那當然就先賣掉再說囉。 等它跌到一個程度, 線型開始交錯或至少變得平緩、 開始變得難判斷時, 再買回來也不遲啊。 這等同於向自己借融券來賣, 等 (可能) 止跌時再回補, 也就相當於少賠了這一段時間的差價。
這個想法, 執行上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克服心理障礙。 「那我先前買這檔股票. 豈不是. 」 不管先前發生過什麼事, 那些都是 沉沒成本 -- 不管現在做什麼事, 那些都是不可改變的既成事實。 你應該要專注於你現在有能力改變的事: 就眼前的選擇來說, 如果賣掉, 未來會怎樣? 如果不賣, 未來會怎樣? 例如: 會不會賣掉之後, 政府突然出手救股市, 線型馬上被打亂, 我就正好賣在最低點? 這才是對跳車策略的合理質疑。 另外, 跳車操作策略的前提是: 在回補之前, 你每週至少看個三四次股價, 隨時都在注意何時需要回補, 才不會錯過止跌的日子。 此外, 如果手中這類 「明顯空頭排列股」 太多, 同時要顧那麼多組 K 線、 記得要補多少張空單, 確實也有點麻煩。
四、 輸送帶電梯譬喻
想像你打一個 game。 畫面上有很多條上上下下移動、 不時會改變移動方向的平行排列輸送帶電梯; 輸送帶電梯之間的空間是樓梯, 樓梯上堆了一些貨品。 你的任務是把最多的貨品送到最高的地方, 也就是運用電梯賺取最大的重力位能。 有些時候電梯究竟何時會反轉方向, 實在很難判斷; 但如果正好遇到你很確定某電梯會持續向下移動至少五秒鐘的狀況下, 你該怎麼做? 答案很簡單: 根本不必考慮當初貨品是從哪個位置上這部電梯的, 總之就是先把電梯上面所有的貨品全部清空放到隔壁樓梯上就對了。 還好股票變化的時間等級不是以秒計, 但道理是相同的, 最大的差別是: 打 game 時不會有非理性的心理障礙。
所以我在理解這個道理之後, 就趕快把手邊早已套牢很久、 早該賣掉的 「空頭排列股」 一點一點清空, 慘賠二三十趴。 (哭) 希望拿回來的這些縮水現金, 在未來真正低點出現時, 可以幫我復仇。 (正在期待第三季財報出來之後, 用力佈局。) 也希望這句簡單的十字箴言跟這篇冗長解說文, 可以幫股市麻瓜們省下一些學費。
[寫在 11/2 大跌又報復性大漲之後的血淚補充]
- 如果只是單純的 「嚴禁下買單」, 那麼你沒有任何損失, 只是錯過了一次低點買股票的機會。
- 如果是 「跳車」, 那麼你正好賣在最低點。 隔天想要買回, 股價卻變高了, 等於你的持有成本也變高了。 或者是你必須割捨這些愛股, 另覓其他好股。
- 如果是 「融券放空」, 那麼你馬上開始賠錢!
我正好在 10/31 股市大漲前一兩天、 這一陣子的最低點進場放空較大的單, 結果又慘賠一次。 而且我超白癡的, 挑選 「原本用財報挑出來、 覺得被外資霸凌打壓過頭已經超跌到不行」 的優質好股, 在低檔放空, 然後馬上被軋空慘賠, 甚至還因漲停而差一點無法回補融券~~ 我這次的放空經驗並沒有成為邪惡外資的 minion, 根本就淪為 「讓外資塞牙縫」 的蛋白質碎屑啊!
心情糾結地追漲停補融券的時後才體悟到: 股價下跌有底限, 三條線告訴你何時該買 而且連續下跌時, 每天的價差會越來越少; 股價上漲空間無限, 而且連續上漲時, 每天的差價會越來越多。 因為 「漲跌幅 10%」 是等比級數而非等差級數的效果。 然後又多爬了一些關於放空的文章等等, 最後才發現自己沒做功課就隨便放空, 根本是自尋死路、 咎由自取。
希望各位讀者的手腳比較慢, 沒有被我 10/25 的放空爛建議害到。 如果有的話, 在此致上十二萬分的歉意 orz。 但 「空頭排列時嚴禁下買單!」 這個建議依舊不變 -- 寧可錯過最低點也不要搭上下降電梯。 如果當初我懂得這個原則, 後來也就根本不需要跳車、 融券放空等等走這一大圈賠錢的冤枉路了。
七、 技術分析派專家的說法
[2019/1/10] 有空請到書店去, 找到 多空操作秘笈 一書。 翻到第46頁的圖, 看一下作者定義的四個階段。 再請翻到第 56 頁。 這一段是重點: 「如果你讀完本書之後, 除了不再買進或持有第四階段的股票之外, 即使並沒有改善你其他的操作技巧, 我仍可以保證你在下一年度將大幅提高你在市場中擊出安打的比率。 . 」 這是技術分析派專家自己強調的整本書最簡單最有效的學習重點, 比貴哥說的更有說服力吧? 看財報買股的我們, 也許永遠無法擁抱技術分析派人士的建議: 在上漲過程當中才買股; 但無論如何絕對、 必須要戒掉 「下坡路段急上車」 的壞習慣。
主力進出指標是什麼意思?主力進出指標使用法則
STICKLINE(VAR1>0,0,VAR1*(買/(買-賣)),1,0),COLORRED; EMA(((O+H+L+C)/4-LLV((O+H+L+C)/4,15))/(HHV((O+H+L+C)/4,15)-LLV((O+H+L+C)/4,15)),2)*100,COLORGREEN;股票公式目錄 獲利盤比例直觀買賣公式是右側交易公式籌碼成本籌碼成本主力持倉指標籌碼分布選股籌碼分布指標我的博弈
期貨主力合約什麼意思
實用指標——「換手率」,讓你一目了然看懂主力出貨還是洗盤!
最讓主力感到害怕的指標——分時圖,此文無價,很短很深
那麼,對於做短線的股民來說,看分時圖的究竟有什麼技巧呢? 識別主力出貨的七種分時圖形態 圖例一:【欲縱故擒式】此形態殺傷力度較大,主力短期內大多不想做多,且隱蔽性較強。有時候會和主力【欲蓋彌彰】吸籌手法類似,可結合之前K線形態和股價相對位置加以辨別。
COVID-19/居家快篩判讀也有「時間性」!藥師解釋試劑一個小時陰轉陽關鍵
食藥署核准的緊急授權居家快篩試劑/資料來源:食藥署、業者